作家介紹: 像迷般的左公丘明
背景極其特殊,說到底是姜太公的後裔
左公丘明(B.C 556~B.C 451) 春秋末期魯國太史
我國傑出的歷史學家
在一個富有變化時代的色彩中出生(當時是一個個的過渡時期:思想上活躍、散文的興起、奴隸社會到封建時代、百家爭鳴。)
因著生產力的進步:鐵器的使用、經是往往帶動社會階層的變化,”士”在此時出現,思想和學術上有很大的一個突破。最後,國與國併吞、人與人之間的殺戮…代代的興起。詩無法紀錄之,<詩亡而後春秋作>。
左丘明在其中扮演怎麼樣一個偉大歷史學家的腳色呢?
研究過程中,我們必須相信左傳是左丘明之創作。
他極其欣賞”春秋”這不作品,為之作傳—春秋左氏傳。
《左傳》全書約十八萬字,共十二個國君,記載了春秋時代二百五十四年間各諸侯國的政治、軍事、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史實,內容涉及到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左丘明在記述史實的同時,也透露出了不少自己的觀點。理想還有情感態度,記事寫人具有相當的藝術,運用很多巧妙的文學手法,尤其是寫戰爭和外交辭令。
因此,《左傳》不僅是一部傑出的編年史著作,同時也是傑出的歷史散文著作。
司馬遷修《史記》時,將《國語》列為重要的參考書目。
在司馬遷的報仁安書中有一段”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 《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這邊記載看到,左丘明在失明後作了國語:《國語》是中國古代最早的一部國別史。《國語》記載史實的時間,從西周周穆王征犬戎(約西元前976年)開始,共約500年間的歷史。
《國語》與《左傳》之間的關係,有繼承,又有發展。《左傳》記事,偏重於事件之原委,而《國語》則很注重各國貴族的言論。
二者可相互參證,相互補充。
《左傳》、《史記》:在文中常會加上「君子曰」、「太史公曰」。
國語的寫作風格:《國語》的寫作風格以記實為主,注重客觀描寫
國語又是古代思想史研究的資料來源。在歷史散文中具有較高的地位。
左丘名的聯想:
左丘明是個沒落貴族的後代,原本家世顯赫,但是因為歷朝歷代攪入宮廷內戰,後來的下場就是慢慢的沒落。
剛好在左丘明的這個時代中,社會大大的變遷,還出現了一個”士”的層次地位,在這個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中,左丘明也想要一展鴻圖,他不要做個普通的老百姓,社會也剛從奴隸社會邁向下一階段。
丘明先生也想要在政治上一展鴻圖。他開始為他所處的世代撰寫、詮釋歷史,以客觀的手法詳加紀錄,他有一個要好的朋友就是孔子,他們經常一起互相鼓勵,一個寫歷史,另一個為之作注。但是有一天孔子因為對所處的時代、面臨的君王太失望了,決定要周遊列國。
留下來的左公丘明,因為政治迫害、加上好友離開的打擊…又或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勞其心智,他的雙眼竟然失明了。從那天起,他努力的整理史書,將各個國家,分門別類的整理清楚。
這樣一個男人,在他的一生中,家人、生活…都沒有他的理想還有他所要堅守的史實來的重要,我想後代的司馬遷或許就是跟著這樣偉大的人繼續前進的→ 像迷一般的左公丘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