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員:蕭文樺、王柏豫、盧柏昌、陳煜昇
討論時間:2010. 2/13
討論主題:陸游詩作風格與作品賞析
整理:本人我
陸游的作品風格大致可分為三期
第一期為少年到中年 (46歲),父親是具有愛國思想的知識份子,因此從小樹立了陸游憂國憂民的愛國主義思想。
第二期為46~54歲,詩作約2400多首,此時期因為身在軍中,詩風變為豪放壯闊,愛國思想更加濃厚。
第三期為蟄居家鄉到逝世,現存詩作6500首,此時期與農民接觸較多,再加上官海浮沉飽經憂患,並且年事已高,因此風格轉為清曠淡逸的田園風格和滄桑的人生感慨。
以下是陸游在不同時期所寫的作品:
〈沈園〉
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台。
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這是陸游在妻子唐婉死後40年,重遊沈園而想起過往種種所提的一首詩。城角的斜陽就像他的年齡已趨近晚年讓他不僅升起一種哀傷,沈園在經過時間的侵蝕下,不再是當初那個讓他們離異後相遇的沈園了,他非常的傷心景物依舊可人事全非,橋下的水波盪漾著綠意,這讓他又想起了他們再次相遇的春天,迷濛之中竟似唐婉的身影,當他再次細看時卻什麼也沒有。
〈書憤〉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年輕時哪裡知道世事的艱困,向北遙望中原,心中豪氣如山,想當年在下著大雪的夜裡,我軍在瓜洲渡口大敗金兵;在蕭瑟秋風中,阻擋敵人入侵大散關。我想把自己視為邊塞上的長城,卻只是徒然的空想,因為鏡子裡的我早已髮鬢灰白了。諸葛亮的出師表,的確能夠名聞於世,自古千百年來,又有誰能和他相比呢?寫這首詩時,陸游已經61歲,他在悲憤抗金失利的落寞中寫下這首詩,抒發自己還懷有壯志卻無法報效國家的滿腔激憤,把無奈、悲憤的感慨寄寓詩中,表明自己仍願意為國盡忠的情操。
〈白首〉
白首元無一事成,朝來大笑絕冠纓。
花飛早已知春減,漏盡甯容更夜行?
蕭散且為無算飲,倡狂未免不平鳴。
玉關青海今安在,麥野桑村送此生。
此詩成於陸游告老返鄉時所作,在宋國失土未復感概之虞,而自己又逐漸步向人生的盡頭,齒已搖、髮已蒼。能著手的卻只是無語問,這是多麼無奈!故即以白首為題,道盡千頭萬緒,甚至一笑置之,至少他沒愧對自己內心中的遺憾,就算沒完成大業也留個詩作個紀念,但這場景是多麼令人唏噓啊!白首,一語道盡了多少心力憔悴、萬念俱灰的最後撼抗與不平之鳴,白首了我還能怎樣呢?但至少我有自知之明、我不是妥協,而是知所進退罷了。此笑展現的無疑是不得不釋懷前的極度苦悶,可謂哭笑不得的寒心,花飛春減、漏融夜行而就此埋沒於麥田桑村。
〈十二月二日夜夢遊沉氏園亭〉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園裡更傷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綠蘸寺橋春水生。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見梅花不見人。
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猶鎖壁間塵。
陸游真摯深沉的情感也表現在晚年他對前妻唐琬的悼念上,從他的用情之專,遺憾之深中,還可以看出他負疚的心情,正如他在《釵頭鳳》中:
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牆柳。
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
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詞中「錯,錯,錯」,「莫,莫,莫」的悔恨一樣,而這又與詩人一生忠實、純潔、正直的生活態度相貫通。
參考資料: 宋詩選 陳達凱著
遲交二天全組各罰100元
回覆刪除成績A+作品讀得算可以
開始進攻作家的青春情懷30歲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