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1日 星期日

畫像組:孔子

魯襄公22年,孔子1歲
(網路補充:孔子生於周靈王廿年(魯襄公二十二年,黃帝紀元2146年,西元前551年)夏曆八月廿七(現行陽曆9月28日),出生於魯國。孔子的先世可追溯至宋國公室及殷商王室,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國的一位大夫,做過大司馬,在宮廷內亂中被殺,其子木金父為避滅頂之災逃到魯國的陬邑,從此孔氏在陬邑定居,變成了魯國人。孔子父親叔梁紇居於魯昌平鄉鄹邑(今山東曲阜市東南),為鄹邑大夫。叔梁紇的元配施氏傳說為孔紇一連添了九個女兒,孔紇望子心切,於是續娶一妾,雖然生了一個兒子名為孟皮,卻腳有殘疾。所以孔紇在72歲時三娶18歲的顏徵在,生孔丘仲尼。《史記·孔子世家》中說「(叔梁)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魯襄公24年,孔子3歲
孔子父孔叔粱紇卒。
<孔子家語>孔子3歲,而叔粱紇卒,葬于防。至十九,取于宋之丌官氏,一歲而生伯魚。魚之生也,魯昭公以鯉魚賜孔子,榮君之祝,故因以名曰鯉而字伯魚,年五十,先孔子卒。
<世家>丘生而叔粱紇死,葬于防山。防山在魯東,由是孔子疑岐阜墓處,母讀之也。孔子為兒嬉戲,常陳俎豆,設禮器。孔子母死,乃殯五父之衢,蓋其慎也。
何新按:孔子母所居里,乃輓父所居之里,孔子少,異多參與執喪之禮。故少好俎豆,常設祭祀禮器。又儒家特重喪禮。
(網路補充:孔子3歲時,叔梁紇去世,葬於防山。顏氏移居曲阜闕里,將孔子撫養成人,在他17歲時去世。孔子打聽到父親葬處,將父母合葬於防。孔子19歲時娶宋人亓官氏為妻。第二年亓官氏生子,魯昭公派人送鯉魚表示祝賀,該子便名為孔鯉,字伯魚。孔鯉先孔子而死,有遺腹子孔伋,字子思。)

魯襄公27年,孔子6歲
孔子無父,幼從母居。孔母顏氏居闕里,乃魯之執喪相師聚居之鄉也,為魯賤民之所居。

<世家>孔子少孤,貧且賤

魯昭公五年,孔子15歲
孔子云:我十有五而志於學。我少小貧賤,常自執事,故多能為鄙人之事,君子故不當多也。
何按:志學者,有志向學。孔子少年未入學,乃自學而成者也。
孔子曰:丘少而好學,晚而聞道,以此博矣。
何按:小學,技藝文字之識也。大學,德化大政之道,治天下之道也。古貴族之子,八歲入小學。孔子因少孤家貧,童年不能入學,至十五歲立志從學。其言"志於學",乃自學也 。

魯昭公七年,孔子17歲
<高士傳>孔子年十七歲適周,見老聃。
(網路補充:在艱難困苦中,孔子發憤好學,他遍訪名師,虛心求教,先後「問禮於老聃,學鼓琴於師襄子,訪樂於萇弘。」)
魯昭公八年,孔子18歲
孔丘母顏徵在卒,殯於"五父之衢"
<禮記.檀弓>"孔子少孤,不知其(父)墓,殯(母)於五(惡)父之衢。人之見之者,皆也為葬也。其慎(身)也,蓋殯也。問於取曼(挽)父之母,然後得何葬于防。"
<論衡>孔子生不知其父。其母匿之,吹律自知殷宋大夫子氏之世也。
<論衡>:孔子畏陽虎,却行流汗。
<禮記.檀弓>孔子少孤不知其墓。鄭玄注:孔子之父孔叔粱紇,與顏氏女徵在野合而生孔子。徵在恥焉,不告。

魯昭公九年,孔子19歲
孔丘取宋國丌官氏女。何按:"丌官",氏也,即"記官",主管文書檔案之官。
何按:是年孔子之虛年二十歲,古士子二十而"冠"。冠,然後婚。孔子非出望族,故未聞其行冠禮也。孔子家貧,無力迎親於魯,取親時應入贅在宋國。

魯昭公十年,孔子20歲
孔丘生子孔鯉,字伯魚。
<史記>孔子生鯉,字伯魚。
伯魚年五十,先孔子死。
<家語>孔子生子.昭公賜鯉,因名曰"鯉"
据<闕里志><孟子.萬張>,孔子於是年仕于季氏為"委吏"
何按:季平子年輕,初惱政,內外有患,需要廣招人才,因而使用孔子。

魯昭公十一年,孔子21歲
孔丘為季平子家臣,20歲為委吏,21歲為乘田吏。
孔子少平且賤。及長,曾為季氏吏,料量平, 又為"乘田",畜繁殖。由是為季氏(小)司空(主司工役)。

我想像中的孔子年輕時候,因為窮且賤所以導致自尊心強盛,不會因為窮而覺得自己是一無是處的,他努力使自己翻身,自學使自己學問廣大,聰明,年輕時候的他有無限的自信但是還是會畏懼陽虎,但因為他強烈自尊與好勝心,使自己成為了至聖先師!


資料來源:聖孔子年譜,



李浩任

1 則留言:

  1. 至聖先師是誰封的?這不是孔子要追求的吧?要思考這個問題
    1.而且你堆了太多資料
    2.要寫出一個完整的故事出來
    3.把自己的想像加進去,而想像則可以看出你讀了多少原文及參考書
    4.一定要能夠配合美術系同學的進度,他們要開始畫草稿了
    目前為止只能給你50分 看後續表現加油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