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8日 星期四

畫作組-蘇轍

蘇家雖然是書香之家,但卻並不富裕。司馬光在《程夫人墓誌銘》中說:"程氏富而蘇氏極貧"。但所謂的貧是相對於眉山巨富程家相比而言。特別是在蘇轍出生時,程夫人為了支持蘇洵專制於學,"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不數年歲為富家"。但也只能算是小康之家,蘇轍後來曾風趣的說:吾家本眉山,田廬之多寡與楊子雲等。不算很富,也不算太窮。蘇轍說:

我生山溪間,弱冠衡茅住。生來乏華屋,所至輒成趣。  《葺東齋》

又說:

我遷南海,實編於民。少而躬耕,老復其真。 《和子瞻次韻陶淵明勸農詩》
蘇轍兄弟除了讀書外,也曾親事農耕。

蘇轍兄弟年少時代的健康狀況都不甚佳。蘇轍說他"少年嘗病肺"(《坐忘》)又說:"余少而多病,夏則脾不勝食,秋則肺不勝寒。治肺則病脾,治脾則病肺,平居服藥,殆不能痊癒。"(《眼茯苓賦》)蘇軾也說他"少年多病怯杯觴"(《次韻樂者作送酒》)


蘇軾是標準的四川人,中等身材;蘇轍卻是個高個子,蘇軾曾以誇張的語氣形容蘇轍的身高說:
宛丘先生長如丘,宛丘學社小如舟,常時低頭誦經史,忽然欠伸屋打頭。  《戲子由》
他們的愛好也不盡相同。蘇軾愛好畫畫,喜歡收藏;蘇轍對此不感興趣,"觀之漠然,不甚經意"。(蘇軾《子由幼達》)蘇軾愛遊山玩水,蘇轍對此也有興趣,長"從之遊",但遠沒有蘇軾那麼濃厚的興趣,以至蘇軾常"翩然獨往"(《武昌九曲亭記》)
蘇轍兄弟性格更不相同。蘇軾是一位外向型的人物,敢想敢說敢作,爽朗豪放;蘇轍卻是內向型的人物,思想活躍卻沉默寡言,很像他的父親蘇洵。蘇洵在《名二子說》中寫道:
輪ˋ輻ˋ蓋ˋ軫,皆有職乎車。而軾獨若無所為者。雖然,去軾,則吾未見其為完車也。軾乎,吾懼汝之不外飾也!天下之車莫不由轍,而言車之功,轍不與焉。雖然,車仆馬斃,而患亦不及轍。是轍者善處乎福禍之間也。轍乎,吾知免矣!
轍是車子輾過的印跡,它既無車之功,也無翻車之禍,善處乎福禍之間。蘇轍性格沖和澹泊,深沉不露,在以後激烈的黨爭中,雖然也屢遭貶斥,但終能免禍,悠閒的度過晚年。這篇短文,說明了蘇洵為兩個兒子取名軾ˋ轍的原因,表現了蘇軾兄弟的不同性格以及蘇洵對二子的擔心和期望。

蘇轍十八歲時,隨父兄去成都拜見張方平。張方平與蘇轍兄弟初次交談,就奇其才。蘇軾在《張文定公墓誌銘》中說,張方平"晚與軾先大夫遊,論古今治亂,及一時人物,皆不謀而合。軾與弟轍,以是皆得出入門下"。他在《樂全先生文集敘》中說:"軾年二十,以諸生謁公成都,一見,待以國士"。蘇轍在《追和張公安道贈別》詩裡敘說:
余年十八,與兄瞻,東遊京師。是時,張公安道守成都,一見,以國士相許。
蘇軾兄弟向張方平呈交了自己的文章,蘇洵問張方平,二子將從鄉舉,行嗎?張方平看了蘇轍兄弟的文章,回答蘇洵:從鄉舉,乘騏驥而馳閭巷也。六科所以擢英俊,君二子從此選,猶不足騁其逸力爾。(《文安先生墓表》)
據無名氏《瑞桂堂暇錄》載,張方平安排蘇轍父子住於齋舍,第二天出了六題來考蘇轍兄弟,自己則於壁間密窺之。蘇轍兄弟得題後,各自專心思考。蘇轍對題目有疑,指以示軾。蘇軾不言,只是舉筆倒敲几案,意為"管子注"。蘇轍疑而未決,又指第二題示軾,蘇軾卻勾去了第二題,並開始答卷。兩人完卷以後,出來交與張方平。張方平對蘇洵說:二子皆天才,長者明敏尤可愛。然少者謹重,成就或過之。即使初見面,也能感覺到二子性格上的明顯不同。蘇軾明敏ˋ不外飾,他的才氣遠遠高過蘇轍,是其不幸,又是大幸;而蘇轍比蘇軾謹重,是其幸,也是其不幸,他後來的官位雖比蘇軾高,但無論對當時還是對後世的影響,都比其兄稍遜一籌。









參考書目:《蘇轍評傳》
     《蘇洵蘇轍散文選集》
     《蘇轍集》
     《蘇轍學術思想研究》

3 則留言:

  1. A1.很不錯呀 趕快提交給合作夥伴囉
    還要有一篇「交流札記」
    2.而且有沒有看到我寫的那篇叮嚀就是要作一個現代想像:蘇轍生在現代網路社會還會是個文人詩人或者從事何種工作?
    而你若生在他當時的農業社會的女青年是否會是個洗衣燒飯生小孩的歐巴桑?

    回覆刪除